"80后"花二代反哺"媽媽"花農 北侖柴橋街道打造共富花園
(相關資料圖)
記者 孫肖 許天長
通訊員葉晶晶翁丹艷
“韋姨,我剛才手機上給你看的是今年賣得最好的杜鵑小盆景,種植的技術不高,但造型精致討巧?!蹦赣H節在即,昨天下午在北侖柴橋街道蘆源社區,“80后”花二代李凱給今年60歲的“媽媽”花農韋利仁分享網上銷量最高的幾款杜鵑盆景造型。在柴橋,像李凱和韋利仁這樣老少結對的花農共有19對。
李凱是柴橋當地“柴小匠”花田助農團的一名年輕成員,除了柴橋本身的花木基地外,他在蘇州的花木市場有自己的銷售基地,年銷售額超過200萬元?!艾F在做農民一點也不簡單,得緊跟潮流學習很多技能?!崩顒P告訴記者,韋利仁和自己的媽媽年紀差不多,賦閑在家照顧2畝地的杜鵑花,但銷量和價格一直上不去,而像她這樣的“媽媽”花農在柴橋不在少數。他希望用自己的銷售渠道和新理念幫她們打開一條新的致富路。
前期,蘆源社區走訪排摸出轄區內60歲至70歲的“媽媽”花農19位,她們大多因技術欠缺跟不上多變的花木市場,對于如何讓苗木精品化以提高產品附加值,她們也興致滿滿。為此,柴橋街道社工站鏈接各方資源,以五社聯動的模式,項目化運作,成立“柴小匠”花田助農團,精準結對,一對一幫扶,助力“媽媽”花農搭乘共富列車。
據悉,“柴小匠”花田助農團由花木大戶、花木經紀人、花二代等19位花木匠人組成,他們是柴橋花木市場的領頭人、佼佼者,更是一群懷著炙熱愛心、致力于攜手助農奔共富的美好愿景的奉獻者。
“這些花農阿姨在種植技術經驗上都是我們的老師?!蓖腔ㄌ镏r團的“80后”花二代石瑤琪表示,單一的線下和網站銷售方式已滿足不了多元化的市場,親近感和互動性更強的直播銷售將成為新渠道。自己當“主播”在抖音、小紅書等平臺推送花田的生產日常,傳授花卉種植技術,也希望在把這些“媽媽”花農的經驗技術分享到網上的同時,助力她們打開花木市場銷售。
為讓更多“媽媽”花農搭上這趟花田共富列車,項目計劃設置7個共富工坊點位,點位設置在這些“媽媽”花農家中,每個點位由兩三位“柴小匠”志愿者負責“聯絡攬活”,主要包括杜鵑扦插摘苗、茶梅摘花苞等。
“花木產業是柴橋的民生產業,有著40多年的種植歷史,近年來,柴橋花農收入逐年攀升,但仍有部分花農因各種原因未能跟上共富的大部隊,如何精準幫扶,一直是大家不斷努力的方向?!辈駱蚪值阑緟f會黨支部書記孫安國介紹,共富工坊不僅能讓老年花農增收,更能讓她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提升價值感,同時也能促進柴橋花木產業的良性發展,打造出一個美麗的共富花園。
關鍵詞: